失信與除名查詢系統 |
語言選擇:中文(簡體)
選擇您的語言
選擇不同的語言,将會呈現不同的内容信息
新聞資訊
首頁 新聞媒體

【證券日報】海亮集團超百億元打造農業産業鏈

12月27日,海亮集團農業食品品牌明康彙首批門店在長三角多地正式開業,這标志着,布局三年的海亮農業向公衆拂去了神秘面紗。在創立二十五年之後,這家以銅加工起家的公司正躊躇滿志地迎接自己新時代的到來,這看起來更像是它的一場成人之禮,并且,注定“會成爲一個新的裏程碑。”

 

這家習慣低調隐身于業績之後的民企,将會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裏面,被世人以放大鏡反複審視:在農業競争日益白熱化的今天,遲來者到底有沒有能力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農業食品品牌?他們将如何建立一個新的行業标準?他們又将如何改變農業的現狀與未來?

 

 

首個自營全産業鏈”

 

2013年5月,張興平遇見馮海良,馮海良言及海亮想做全産業鏈并邀請其加盟,張的第一個反應是,“天方夜譚”。張興平爲原先正達公司科技院士團(當時有42位院士代表先正達近5000位科學家)中唯一一名代表蔬菜領域研究的科學家,在業内享有卓越聲譽。他認爲,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完成自營全産業鏈閉環的制造。從分工角度來看,全自營産業鏈并非最優選擇。即便以先正達、孟山都這樣的跨國巨頭來說,也不會選擇去做自營全産業鏈,而通過社會化分工,掌控關鍵環節。輸出的是品牌和管理,而非制造業。

 

全産業鏈好處也顯而易見—一是整條産業鏈由一家企業控制,沒有利益分割、能往下遊延伸、附加值高、有利于質量控制;二是以市場和消費者爲導向,上下遊形成協同,各環節相互銜接,整個産業鏈貫通,終端消費者需求可通過市場機制反饋到處于最前端的種植/養殖環節;三是從源頭到終端的每個環節可進行有效管理和掌控。各環節嚴格控制和全程監管,提升安全度。

 

不過在接觸了幾次馮海良之後,張興平改變了自己的想法,“他很懇切”,而明康彙全産業鏈一旦建成,将全球成爲“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營生鮮農産品生态全産業鏈。”

 

張爲加州大學戴維斯種子和食品中心(Seed/Food Central)的活躍成員,其多爲農業領域專家學者,“我與他們說了這個事情,無一例外開始都覺得吃驚,一經了解之後覺得很是欽佩”,他回憶,“他們說,你必須加入。海亮做農業食品全産業的4個目的也極大的震撼了我。”

 

改變看法的不止是張興平,還有負責全程信息溯源系統搭建的丘立濤。丘立濤當時在一家知名軟件公司已從業多年,經驗豐富,加盟海亮之前,他直言不諱地對馮說,目前的追溯系統,能夠做到真正全程溯源的,幾乎爲零。

 

馮海良也承認農業的巨大挑戰性,他稱爲“前無古人”。這位54歲的民企掌門人,盡管營商多年,依然奉行古老的商業倫理,将誠信視爲無上法則,而“這恰恰是農業問題的症結所在,也是明康彙與其他農業的區别所在。”

 

 

起端

 

從構想到起步,這個很像是海亮産業版圖裏一個新的翻版故事—海亮教育從一個“起念到決定,并付諸行動,隻花了一天時間”。而完成一個農業全産業鏈條的基礎布局,海亮也隻用了三年時間。

 

三年之後,包括生态種養殖農場、食品安全管理及環保措施、行業領先的食品安全系統,供應鏈控制能力和一流的質量檢測中心、完善的産品信息追蹤能力,24小時實時監控的冷鏈物流系統均已建成在案。

 

馮理當爲這個速度感到自豪。人才的到位速度也同樣驚人。盡管馮海良本人常年身居店口,但他卻擁有了一支頗爲國際化的團隊,這串光彩熠熠的名單上,包括了像張興平一樣的來自先正達等這樣國際農業巨頭的專家們。

 

生态農業集團總裁汪鳴則将明康彙的三年稱之爲一場戰役,“艱苦與緊張程度并不亞于一場戰役”。海亮牆壁上貼着倒計時,按天數計算,參與者們争分奪秒。

 

海亮的投産資金全部來自于自有。2008年之後,海亮穩健的财務政策使其獲益良多,從他們下屬的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,亦是同樣如此,2013年,海亮股份的業績超過同行業六家上市公司同期業績總和,整個海亮集團的營業收入爲1003億元,2014年,整個海亮集團的營業收入預計超1200億元。從種種财務數據來來看,海亮确實不虞資金。

 

“對于我們來說,錢不是問題,問題是怎麽花錢”,海亮的負債率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,馮海良認爲,“這說明我們尚未充分利用好債務杠杆。”

 

那麽,爲什麽是農業?

 

在決定上線農業闆塊之前,海亮董事局内成員幾乎都投了反對票。理由是,風險高,利潤低,而且周期長。一個簡單的纰漏就可能讓整個企業暴身于巨大的風險敞口,相當于“在刀尖上要效益”。

 

不過馮海良堅持,“越是困難,反而越有機會”,“農業是最有可能讓海亮成爲百年企業的闆塊”。

 

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仿佛在一夕之間,中國的企業家們,忽然開始重新做起了農民。這與政策紅利不無關系。第二,則是來自于品牌溢價帶來的利潤空間。另一個原因,則是因爲情懷。

 

“做農業食品産業開始隻是爲了解決旗下教育集團16000多名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問題,但我們後來很快意識到,‘哪裏能買到安全的食品’已經成爲迫在眉睫的國問。”馮海良回憶。

 

 

精細化管理

 

布局三年之後,明康彙農業已經流轉成功22個農業基地,包括黑龍江、雲南等地,它們成爲産業鏈上遊最爲重要的構成。

 

明康彙生态農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徐冉博士回憶稱,“選地爲最爲艱難的一個過程,既要符合嚴苛的水氣土質檢驗标準,又要滿足現代農業規模化的需求。”整個團隊在境内即走遍300多萬平方公裏。在位于海亮商務酒店二樓的明康彙生态農業集團總部裏面,一張中國地圖上用紅旗磁石貼滿了他們的累累戰績—幾乎覆蓋了大半個中國。

 

海亮農業版圖的真正壯觀程度隻有到基地才可以窺其一二。以明康彙水産養殖基地丹江口水庫爲例,作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口,由湖北和河南兩大省份進行轄管,其中河南淅川境内的72萬方水面被明康彙全部收入囊中。除丹江口水庫外,還有安徽女山湖、山東東平湖等水域,均被納入海亮的農業疆域之中。

 

即便如此,受環境、耕地政策等影響,明康彙在境内尋找土地變得越來越困難,但其還在不斷尋找新的優質農業基地,并已将觸角伸向了澳洲,乃至美洲等地。自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2008年底放寬了對居住用房地産的外資限制後,中國對澳農業用地的投資一度增長了9倍,如建設大型畜牧農場。

 

馮是細節控。開始的時候養殖地豬場爲灰色清水混凝土設計,他要求将屋頂顔色改成紅色,而且“對于砌磚的厚度、高度等都做出了嚴格規定”。

 

馮海良将工廠精細化管理思路切入到農業,要求明康彙需遵循“更高的标準”,因此在國家禁用的38種農藥和限用的20種農藥上,明康彙新增加67種禁藥和19種限用藥,國家禁用113種獸藥及其化合物的基礎,明康彙新增73種,“遠高于國家用藥标準。”

 

(來源:證券日報-資本證券網)


推薦新聞

上一篇:【浙江日報】海亮跨界布局現代農業

下一篇:【浙江在線】三年磨一劍海亮試水全産業鏈生态農業

返回
誕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團,乘改革開放之天時,借浙江先發之地利,聚勠力同心之人和,成就了一個中國民營企業從小到大、由大變強的典範。集團管理總部位于杭州市濱江區,現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、員工2萬餘名,總資産超570億元,産業布局12個國家和地區,營銷網絡輻射全球。2019年,集團營業收入1879億元,綜合實力位列世界企業500強第468位、中國企業500強第117位、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4位。旗下的海亮教育集團是國内首家在美國上市的基礎教育集團、中國民辦基礎教育的标杆,海亮股份在亞洲、美洲、歐洲設有19個生産基地、是全球銅管棒加工行業的标杆和領袖級企業。